北交所開市為中小企業創新送來“及時雨”
首批81家公司于11月15日正式在北京證券交易所開鑼上市,交易首日10只新股全線增長,最大暴漲500%。“北交所速度”充分體現了中國資本市場推進注冊制改革的信心與效率,以及盤活中小企業創新動力的急迫性。
在滬深交易所成立30年后設立北交所,是深化新三板改革,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是探索符合我國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制度安排,牢牢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補齊我國普惠金融的短板,完善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創新,使優秀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上有更多選擇,廣大投資者也有更多投資渠道。
完善資本市場多層次融資格局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逐步形成由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和滬深交易所組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架構。北交所的設立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其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錯位發展,明確差異化定位,將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相比其他交易所,北交所在定位上更突出服務中小企業,更加關注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潛力、市場認可度和科技創新能力。北交所設立更加靈活高效的交易制度,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延續新三板精選層,平衡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和成本,受理申請便捷高效,實現一次性申報、一次性受理,退市機制更為多元,能夠做到有進有出、能進能出。北交所平移了精選層的主要上市標準,同步試點注冊制,標志著資本市場改革邁出了堅實一步。
實現資本市場功能迭代
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本市場應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資源流入創新型企業,也為市場資金共享創新帶來的收益開拓新渠道。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健全的工業體系,不過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始終存在。“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能力強,掌握著關鍵核心技術,是做強我國制造業的關鍵一環。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和持續的科技創新壓力下,只有維持不斷的研發投入,占領科技創新制高點,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與科創板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北交所支持的是一批擁有“小而美”科技的“專精特新”企業。通過北交所進行直接融資將成為這類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方式,其創造的科技成果價值也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得以被快速發掘,有利于“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壯大,實現良性循環,也有利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助力我國經濟結構轉型。
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北交所董事長徐明表示,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有4000多萬家企業,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2萬家,對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金融市場在擴大中小企業服務覆蓋面、緩解融資難等方面空間巨大、責任重大。
資本市場始終將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作為重要使命。北交所拓展了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從首批實際募資規模上看,81家企業共募集資金174.77億元,平均每家募資2.16億元左右。大部分企業實際募集到的資金集中在1億元到4億元(58家),占到71.6%。
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北交所試點的注冊制,也將倒逼資本重點投資具有國際國內市場領先潛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從行業分類來看,首批上市企業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機械設備、基礎化工、電力設備、交運設備、醫藥生物六大領域。北交所的建立降低了這些行業企業的融資門檻,從本質上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的狀況,拓展了實體企業的融資渠道。
保障中小企業行穩致遠
在新發展階段,中小企業要在國家經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探索,發揮重要作用。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目前,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已突破4萬家,其中4922家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之所以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
目前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且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就是為了使其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并保持持續的盈利能力。中小企業自身要有長遠、合理的發展規劃,專注產品。要保持持續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不斷在關鍵技術上攻堅克難,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努力成長為行業翹楚。中小企業要利用好政策紅利,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方可行穩致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