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小微傾斜 北交所逐夢“中國的納斯達克”
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交所”)本月初成立,引起業界熱議。北交所的成立意味著什么?將為創新、創業、創投帶來怎樣的新機遇?9月17日下午,在北京北四環北航天匯孵化器舉辦的“直通北交所,掘金新機遇”首期行業沙龍上,與會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創興動力聯合創始人、創頭條總裁李茂達興奮地表示:“從定位到頂層設計,北交所是時代天平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的歷史性標志,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時代真的到了,大時代剛剛啟幕。”據悉,“直通北交所”后續將在全國10個城市舉辦系列沙龍活動。有望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據了解,本場沙龍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指導,“直通北交所”主辦,創頭條、蜂巢孵化協辦。原本計劃接待60人的沙龍,最終報名者近300人,由此可見北交所的火熱。“希望北交所能成為科創企業發展的福地,成為把北京建設成為全球科創中心的助推器。”北航科技園董事長李軍一句話道出了與會者的心聲。 北京市科技金融促進會副秘書長徐吉在發言中說:“北交所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帶來了重大機遇,北交所也有望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為層層遞進的中小企業成長提供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定位包括三個方面: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科技成色足。”徐吉認為,北京對全國來講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北京科創型企業大概有3萬多家,每年創辦的科技企業注冊登記大概有2萬多家,北交所的成立將為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健康企業提供很好的發展機遇。
交易所和孵化器是產業發展的一體兩面。“北交所是孵化器發展的一個機會,只有‘專精特新’的孵化器才能孵化出‘專精特新’企業。目前北京市符合北交所標準的企業,其中相當一部分在孵化系統。”北京創業孵育協會理事長顏振軍信心滿滿地表示,要快速成長以滿足上市條件。“專精特新”將成最大受益者 興業證券投行總部高級業務董事、保薦代表人肖國材表示:“目前北交所在籌劃過程中,后續內地資本市場將形成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三足鼎立的局面。北交所目前上市的資源比較充足。” 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政策專家于智超分析了北交所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來的機會。她認為,通過數據分析,北交所能夠帶來的企業主要是“專精特新”企業,以及大量的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設立北交所無疑是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基于制造業、有科技含量、深耕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有機會,如果企業干了20年還是中小企業,還有價值嗎?如果干了20年,技術還是老化的,它在資本市場有機會嗎?市場呈現紅海競爭格局,商業化非常先進,中小企業未來還有機會嗎?”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語氣肯定地說:“具有早期快速成長價值的中小企業,以及科技、“專精特新”企業,才有持續成長的機會,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有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保薦代表人董帥認為,“專精特新”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科技含量比較硬的,要把自己企業的技術做好,解決“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另一個是創新企業,要在原有行業和業務模式基礎上提出新的業務模式,提供較高的業務生長性,把企業自身做好。 德鈞科技合伙人、副總經理王昭瑋提出的“小而美”建議同樣有兩點:一是盡快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二是提早關注早期的合規性。資本寒冬時硬科技時代來臨 啟迪之星創投總經理、主管合伙人劉博分析稱:“創投來到中國有20~30年的歷程,去年開始是科技創投元年,未來10年科技創投將迎來非常好的發展期。”
2019年,有人喊“資本寒冬來了”。“過去那些年,科技創投處于資本寒冬下,因為沒有太多人關注科技創投,聽到的是模式創新的企業融資很多,受到很多關注。”2012~2019年一直從事科技創投的劉博表示,在細分領域尤其是硬科技方面,龍頭企業由于市場爆發力強而備受資本關注,資本寒冬來的時候,硬科技時代也來臨了。 劉博介紹,從投資的行業看,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行業受到投資機構的追捧,現在投資機構不再熱衷投資模式類,而是轉向創投了。“這個行業是偏小眾行業,前些年電信增值、機械制造更多一些,這兩年聚焦前沿更偏向生命科學等一些‘卡脖子’技術,很多技術未來發展不一定是大市場,但當現在面臨‘卡脖子’問題時,資本市場上抱以非常大的期待。”
科技創投具有自己的投資特點,技術創新一般周期比較長,見效也比較慢,有很多技術沒有辦法通過資本在市場獲得紅利。“有很多模式類的項目,通過補貼客戶見效很快;而科技類的成本下不來,產業鏈不完善,都可能導致它不成功。同時,周期比較長,見效比較慢,要求資本要有耐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