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將IPO傳聞甚囂塵上 盈利能力路漫漫創新總伴隨抄襲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Keep的這句經典運動口號鼓舞著健身圈內許多掙扎在堅持與放棄邊緣的人群。
成立于2014年的運動平臺Keep,隸屬于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自律給我自由”的宣傳語成功破圈,迅速獲得運動愛好者和資本的青睞。
2021年1月11日,Keep宣布完成3.6億美元F輪融資,本次融資完成后,Keep共計完成八輪融資,估值超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人民幣,下同)。
僅距完成F輪融資約兩個月,市場上就再次傳出Keep上市的傳聞。盡管公司官方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但市場上仍傳聞不斷——先是有內部人士透露,Keep的CFO已經走馬上任,公司正在多個渠道招聘投資者關系總監,后是Keep創始人兼CEO王寧及管理層均希望Keep能在今年上市,并表示最遲不晚于2022年。
對被資本熱捧、追逐的Keep來說,當務之急或許不是上市,如何找到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給投資方一個滿意交代,才是Keep需要面對的現實考驗。
從工具到運動科技平臺 盈利模式成效幾何?
“Keep需要做的是另辟蹊徑,因為Keep的天花板很明顯。“談及Keep的商業模式,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有多少人愿意在網上健身,又有多少人用Keep的App?它不太可能像微信那樣單靠流量大賺錢。 ”
江瀚指出,“為了打破單一的工具應用,Keep做了很多嘗試,但收效一般”。
Keep自2018年開始其商業化布局,其中包括拓展硬件、電商、輕食等,并逐漸形成以增值服務(會員和付費課程)、廣告收入、運動產品收入、Keepland運動空間四個部分組成的盈利模式。
據Keep官網數據,截至2021年3月累積3億用戶,600萬DAU(日活躍用戶數量),4000萬MAU(月活躍用戶數量)。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3月即疫情期間,Keep的DAU曾一度突破850萬;不過,疫情結束后該數據快速回落。換言之,Keep似乎缺乏“留客”的手段。
而Keep要在留存用戶手中賺到錢有多難?
“喜歡健身又不在乎花錢的人,為什么不線下找個私教?大部分用Keep的人,要么是培養興趣,要么是為了省錢,或二者兼有之。這些人付費能力比較弱,很難在這些人身上賺大錢。” 江瀚指出。
Keep的線上業務包括增值服務(會員和付費課程)和廣告收入。其中,Keep的會員費用是25元/月;包年會員費用則包括158元的聯合年卡和248元的樊登、京東等聯合會員,換言之,Keep增值服務的定價并不高。一般而言,要想提高增值服務的收入,需要從兩個途徑入手:一是提高會員費和課程費,二是擴大付費用戶規模。
不過,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所長崔麗麗認為,“隨著物聯網、泛虛擬現實技術的擴展,健身課程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吸引力。 ”但這能否成為Keep進一步提高價格或吸引更多付費用戶的契機,仍是一個問號。
此外,江瀚指出,“Keep作為一個工具應用,在流量上較難與微信這類高頻使用的社交軟件相提并論。”如此一來,在廣告收入方面,Keep的廣告投放效果能否達到廣告商的預期以及持續吸引更多廣告投放,也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不過,Keep官方表示,“Keep已經從工具進化為了運動科技平臺。Keep擴展了面向B端的服務范圍,為教練、內容生產者、用戶的良性循環提供場景,將商業化空間進一步擴大”。
Keepland遭遇滑鐵盧 線下盈利這條路走不通
目前,Keep商城售賣的運動產品品類大致可分為運動裝備、運動服飾和健康代餐三大類。截止3月20日,月銷售量過萬的產品分別是:運動手環(3w)、體重秤(1w)、瑜伽墊(1w)、健身雞胸肉(9w)、雞胸蛋清餅、無糖全麥面包(2w)等幾款單品。
對比Keep商城產品與市場競品價格可見,Keep商城產品的定價處于中等水平。不過,許多競品在淘寶或京東的銷量均超過Keep商城,也就是說,許多運動愛好者傾向在傳統的電商平臺購買運動產品。如此一來,產品定價適中,但銷量一般,使得Keep商城的變現能力略顯遜色。
不過,在Keep商城的變現能力方面,崔麗麗建議,“Keep應保持健身類內容的持續吸引力、拉新力和注重基于運動場景在其他品類的擴展。比如:健康、醫美,或者在未來實現基于健身人群、健康數據定制數據增值服務等。目前國外也逐漸在興起基于健康數據定制個人補充營養品模式。“
值得留意的是,Keepland運動空間上海門店的關閉也預示著通過線下盈利這條路并不順遂。
此前,Keepland運動空間曾在北京和上海兩個主要城市各有13和3個門店,但2020年4月,Keep宣布關閉上海的全部門店。
事實上,Keepland運動空間均位于以人群密集的社區型購物中心為主,場地約為300平米。而門店每天大概有20門課程,每次課程只容納6-15人,單次付費人均76-99元不等,而這種按次付費,無年卡和無固定消費者經營模式。
實際上,市場上早已存在比Keepland運動空間規模大的競爭對手,如超級猩猩、shape 塑健身和樂刻運動Lefit,三者在全國的門店均超過Keepland運動空間。
多次被爆涉嫌抄襲 Keep內容創新能力惹爭議
如果說產品變現能力是取決于產品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不足或許是Keep在變現之路不易的其中一個因素。
Keep曾多次被爆涉嫌抄襲。
3月16日,Keep公眾號發布一封公開道歉信,就公眾號3月11日上《超女和浪姐,我被種草了周筆暢同款健身生活》一文涉嫌抄襲《超女和浪姐之外,周筆暢把生活折騰成這個樣子》(來自公眾號“煮嚼生活”)的結構和部分圖片文字道歉。
(圖片來源:Keep公眾號)
無獨有偶,2020年8月,豆瓣鵝組爆出Keep夏末熒光線上“馬拉松紀念獎牌”被指涉嫌抄襲daparo yeung(楊洪宇)的美術作品。
就此,作者daparo yeung向《投資者網》透露,“Keep隨后將該活動轉為下線了,但并未就涉嫌抄襲公開致歉”。
(圖片來源:豆瓣鵝組)
實際上,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包括:2019年,深圳創感科技有限公司曾起訴Keep涉嫌抄襲其產品“體態檢測”小程序;2020年上半年, Keep520線上馬拉松紀念獎牌被指抄襲宇宙少女組合16年專輯封面中的設計元素等。
《投資者網》通過企查查發現,Keep目前涉及的九起訴訟均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糾紛。
(圖片來源,企查查)
《投資者網》就此問題致函Keep副總裁劉冬,但未收到對方的回復。
江瀚認為,“優質內容永遠是稀缺的, Keep作為內容提供商,需要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在技術上和內容上借鑒先進技術和優質內容這種現象在市場上比較多,目前,創意撞車或涉嫌抄襲的公司應該也不止一兩個”。
有網友戲稱,“Keep一直在抄襲和公開道歉的路上”,但無論是借鑒還是涉嫌抄襲,Keep難免給人一種創新能力不足的印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屬于原作者或網站,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